最近一段时间,陕建一建集团安装公司科技中心主任王齐兴被同事们戏称为“空中飞人”。先是10月16日远赴北京参加2015“创新杯”全国建筑信息模型(BIM)设计大赛颁奖典礼,而后分别于11月21日、12月2日再赴北京参加第四届“龙图杯”及中建协首届全国BIM大赛终评答辩,这不,12月29日他获邀又将飞到海口参加中建协首届中国建设工程BIM技术成果推广应用经验交流会作主题发言。
三个月,三项国家级BIM大奖,三个顶尖行业协会的权威认证,他们是如何做到的呢?
从默默无闻到全国标杆
BIM技术被引入中国以来,经过十多年的发展,以其可视化、协调性、模拟性、优化性、可出图性这五大特性,得到业界广泛认可,现已成为建筑业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工具和手段。
2015年6月16日住建部印发了《关于推进建筑信息模型应用的指导意见》,意见指出到2020年末施工企业应掌握并实现BIM与企业管理系统和其他信息技术的一体化集成应用。同时到2020年末,以国有资金投资为主的大中型建筑和申报绿色建筑的公共建筑集成应用BIM的比率要达到90%。
2012年初,陕建一建集团安装公司先后投入科研经费百余万元引进BIM相关软硬件设施,组织第一轮培训,并在部分项目进行试点应用。2013年4月成立科技中心,配备了9名具有丰富项目施工管理经验及较高计算机操作水平的青年职工,确定了“引领潮流、推广BIM、重在应用”的功能定位,把实现重点项目的全覆盖作为既定目标。为此,科技中心先后派人奔赴广州东塔、上海中心、深圳平安国际金融中心、天津117大厦、湖南建工观摩学习,至北京悉地国际参加Revit培训,邀请广联达软件旗下品牌MagiCAD讲师对公司BIM 技术人员进行系统的实操培训。
在推广过程中,针对部分职工思想中出现的认为BIM不实用,不能切合施工实际产生价值等认识误区,先后两次在延长石油科研中心项目召开以BIM技术应用为主题的青年论坛,通过活动统一思想,解决意识问题,坚定了推广应用BIM的决心。2014年开展BIM技术交流会,组织第二轮培训,旨在全面提高技术人员的应用水平。目前,已有70多名职工具备了熟练运用BIM相关软件进行建模及相关应用的能力。
四年磨一剑,厚积而薄发。2015年10月16日,在中国勘察设计协会组织的,设计单位云集的2015年“创新杯”全国建筑信息模型(BIM)设计大赛上,陕建一建集团安装公司勇夺最佳普及应用奖,成为陕西省唯一获奖的施工企业。本次大会共收到有效申报项目315个,经初评、网评及终评,评出最佳BIM建筑设计奖、最佳BIM工程协同奖、最佳BIM拓展应用奖等9大类共77个奖项。
11月21日,在中国图学学会组织的第四届“龙图杯”全国BIM大赛上,陕建一建集团安装公司过关斩将,顺利通过终评答辩,喜获二等奖。本次大赛共收到251项成果,96项成果进入复评,其中49项成果通过复评进入终评答辩环节。
12月2日,陕建一建集团安装公司在中国建筑业协会首届全国BIM大赛一等奖入围终评答辩会上,面对BIM业界权威专家,冷静应答,获得所有专家评委的一致好评,再次勇夺单项一等奖,并受邀将于12月29日在海口召开的颁奖大会上作经验交流发言,是全国五家获邀作交流发言的单位中唯一非“中字头”的企业。
他们这次获奖,属率先首次代表陕西地区夺得一等奖。就连中国工程院院士肖绪文都感到非常诧异,连连说道:“此次获得一等奖的大多是中字头企业,陕建一建是一匹黑马,作为地方企业能取得这么好的成绩,着实令人意外,他们的BIM应用很有特色”。
本次BIM大赛共收到532项参赛成果,经初审、复评和综评,最终评出BIM大赛的一等奖项目,卓越奖14项,单项奖18项。
桃李不言,下自成蹊。近期,陕西省同行业多家企业、高等院校,咨询单位、甚至软件公司先后来到陕建一建集团安装公司交流学习,一时之间,安装公司门庭若市,好不热闹。
至此,陕建一建集团安装公司实现了华丽的转变,从一名默默无闻的“学生”,变成同行业内的“标杆”,实现了在全国BIM三大赛事上的“大满贯”。
从花拳绣腿到重在实战
在谈到BIM技术的应用时,陕建一建集团安装公司总经理肖建军有很多话要讲。他说:“说实话,我们对BIM的理解也经历了一个由浅入深的过程,最开始我们并没有把BIM列为企业战略,只是被动完成业主方或投标要求,没有意识到这是行业革命的发端,被动应用BIM,这就不可能获得好的回报。刚开始我们依靠行政命令去强制推行BIM,到了后来,等大家尝到甜头后,各个项目部争着抢着要用,我们所配备的软件都不够用了”。正是基于这一点,陕建一建集团安装公司狠抓BIM应用,强调BIM技术与实际需求的结合,把BIM技术真正应用到项目施工过程中,取得了理想的效果。
以延长石油科研中心项目为例,基于BIM技术,运用广联达MagiCAD等BIM软件实现的碰撞检测、3D漫游、4D施工模拟、5D成本控制、二维码及移动终端应用、材料构件工厂化预制等,使得各关键材料随主体先于压型钢板铺设进度,提前分类运送至相应楼层变成可能,使得基于BIM技术的关键材料构件从工厂化预制到现场拼装真正落地。这种有别于传统施工工法的技术革新,不但有效缓解了超高层普遍面临的垂直运输压力问题,还给现场的施工管理提供了数字化的实现手段,大幅提高了超高层施工工效,有效杜绝了窝工返工,实现了关键材料设备零浪费,对工程整体工期的提前发挥了巨大作用,也为响应国家节能、节地、节水、节材及环境保护提供了强有力的技术保障。
通过该项目施工全生命周期BIM技术应用,为企业的族库数据的收集、完善,BIM人才培养模式探索,企业BIM标准的起草与修订,企业BIM团队的发展战略规划等提供了宝贵的经验参考与实践依据,为助力企业向技术引领型转型提供动力,给我司带来了巨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从浅尝辄止到深度应用
当被问到“社会上有一部分人认为BIM只是安装的事,和土建没啥关系,你怎么看?”这个问题时,陕建一建集团安装公司党委书记曾沙无奈的摇了摇头,说道:
BIM不是某一个人或某一方的事,也不是某个软件的事,而是一种新的管理与协同模式,一种降本增效的工具与管理手段,基于BIM 技术可以实现建筑项目的所有参与方(包括政府主管部门、业主、设计单位、施工单位、运维单位等)在项目从概念产生到完全拆除的整个生命期内,都能够基于同一信息模型平台,实现协同互动式工作。”
当然,BIM也不是万能的,在我司借力BIM技术,实现企业向技术引领型转型的过程中,也走了不少弯路,从最初的广纳学习,到后来的实践探索,再到现阶段的冷静思考,追本溯源,其中一个最深刻的经验教训就是:我们应清醒认识到BIM技术它是根本价值在于助力企业实现降本增效,从而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
而每个应用领域,均应围绕自身实际需求展开;BIM技术从设计到运维的每个阶段,均有它不同的历史使命和特定的应用价值体现点,比如日照分析、风场模拟、声场模拟、疏散模拟、建筑物能耗分析模拟等等这些应用点,它的价值体现应该在设计阶段或EPC项目。
如果施工企业在常规项目的施工阶段为了体现BIM应用的高大上,而盲目选取这些应用点展开,那么想从这些不符合自身实际需求的应用点里面实现应用的效益与价值几乎不可能,也就陷入了为了BIM而BIM的漩涡。所以,我们认为BIM技术应用如果脱离自身实际需求,脱离施工现场实际,将会变得毫无价值。
展望未来,BIM 技术作为建筑业的新技术、新理念和新手段,得到业界的普遍关注,正在引导建筑业传统思维模式、技术手段和商业模式的全面变革,将引发建筑业全产业链的第二次革命。陕建一建集团安装公司常务副总经理甘霖,如是说:“BIM不只是用来解决系统碰撞和定尺加工的工具,它是一项庞大的工程,是建筑行业的一次大革命。今后我们还有很长的路要走,陕建一建集团安装公司将一如既往的坚持技术创新,将BIM技术打造成企业的一项核心技术,以更加昂扬的姿态向更高的目标迈进。”
作者:张顺红、马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