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国,建筑行业大多对进度和成本的关注较重,忽视了对建筑质量的管理,就连最后的质量验收过程中也缺乏规范化,留下许多安全隐患。在质量管理中应用信息技术,可以有效解决信息孤岛、断层带来的问题,完善质量验收。
当前的质量验收过程,主要是构件完成后由质检人员进行抽检,若是结果不理想,质量不合格,势必会导致大量构件返工。但假如能提前追踪构件,实时掌握构件的质量状态,便可有效节约成本,减少返工次数。另一方面,如果质检员本身出现问题,检测梁、板、柱等构件时对检测时间、要求等缺乏了解,使检测的结果偏离要求,倘若反应不及时,错过了一些质量问题,便等于在建筑早期存埋下了质量安全隐患,影响整体使用寿命。
将BIM技术应用于质量验收中,可以加强质检的全面性、规范化。首先,是做好定位的工作。由于实际项目体量庞大,质检员一时难以确定构件所在的准确位置,而通过BIM构建模型,便能以独有的ID代码来自动编写构件,方便后期使用时的定位、查找。在施工中,工作人员可以通过三维模型信息库,将构件的实施信息输入共享平台中,做到随时反馈,时刻监督。这样在验收时,质检人员便可以迅速定位所需检查的构件,获取全面的信息,依据《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中的要求进行规范化检验,判断质量是否合格并做好记录,严控质量验收的水准。

微信公众号:xuebim
关注建筑行业BIM发展、研究建筑新技术,汇集建筑前沿信息!
←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