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常所说的项目运维大多是在工程竣工后投入使用的阶段,但是对于许多大型建筑,往往在施工过程中不同部分会按一定的顺序建成,且间隔时间并不短,这时,对于已建成的部分项目进行运营维护,亦显得十分必要。虽然在项目的全寿命周期内,运维阶段的成本占了绝大部分的比重,但在施工过程中的运维是竣工后正式运维阶段的前提基础,必须给予重视,做好管理工作。
项目的运维主要是以信息集成系统为平台基础,将整个项目的BIM模型(包括模型的信息、设备的参数等)导入到共享平台中,再整合人员、设施、资源、技术,规划空间,满足工作的基本需求。基于BIM的运维管理,模型信息与各设备构件通过二维码等手段一一对应,提供全面、高效的信息化管理平台及技术支持,在数据集成与共享、运维管理可视化、应急管理决策与模拟等方面发挥优势。
在故障检修或设备调试时,不仅需要检修部位的相关信息,还得定位其所在的空间位置,而这些位置很多是在墙体里、天花板上、地板下等隐蔽部分,若只依据二维图纸和工作人员的经验来定位,费时费力,效率低,尤其在紧急情况下无法做到及时替换或删除设备,会给后续工作带来诸多影响。而通过BIM模型可以快速地查找给排水、空调系统、强弱电、煤气等设备所在的位置,并同时传送运维所需的内容。
建筑在施工中或刚刚完成施工,都会有可能出现漏水、断电、火灾等灾害,这时对应急管理就需要很高的要求。BIM存储的数据具有空间性质,能够实时获取相关数据,当无法获得足够信息时,仍然可以做出应急措施。建筑信息模型可以模拟灾害发生的情况,制定合理的解决方案和疏散线路,同时评估突发事件造成的损失,以便研究和测试对应的相应计划。当灾害发生时,BIM系统能够协助响应人员及时定位,并继续识别潜在的隐患部位和其他突发事件,以图像的形式来确定具体位置,在应急人员赶赴途中,便提供这些详细信息,不仅有助于灾害的解决,还可以培养运维人员在紧急情况下的应急响应能力。
